時間:2024-05-01 07:18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7884
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提出,要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國家戰略實施和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信息技術在助力產業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相關公司進行戰略轉型的重要考量。
4月29日,滬市主板信息技術行業集體業績說明會在上交所舉行。國網信通、電科數字(600850.SH)、移遠通信(603236.SH)、恒為科技(603496..SH)亮相該場業績說明會,詳細解讀公司業績,并探討如何通過數智融合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國網信通主營業務包括電力數字化服務、企業數字化服務、云網基礎設施等。公司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向,并不斷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電網生產經營及電力能源等領域的多場景應用。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力能源作為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深刻理解電力能源發展趨勢,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形成新質生產力意義重大。為此,要搶抓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等發展機遇,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對能源生產、傳輸、交易和消費各環節的業務形態進行“重塑”,推動能源綠色、清潔、低碳轉型。
據介紹,2024年一季度,國網信通“雙碳”數字化服務、電源側智慧能源應用、新型電力負荷管理、市場化電力交易服務等能源創新服務方面,均已在多家電網客戶及相關領域落地簽單。公司表示,未來,將聚焦戰略定位,持續推進戰略落地,圍繞主責主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電科數字主要提供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數據中心智能化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計算硬件和數智應用軟件的自主數字化產品,構建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關鍵技術和產品能力,提升業務價值,在重點行業數字化和高端電子裝備領域核心關鍵應用場景形成推廣,保障關鍵行業裝備安全可控,布局智能生產力。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00.01 億元,同比增長1.31%;歸母凈利潤4.97億元,同比下降 4.6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2019年以來與華為的合作備受市場關注,在業績會上,公司介紹,其與華為政企、數字能源、華為云等BG形成了研產銷服等一系列的合作,與數字金融、智能制造、礦山和智慧園區、政務一網通等各個行業軍團也開展了深入對接。
“從未來趨勢來看,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發展,先進制造的強勁需求,城市治理和國計民生行業的加快推進,運營商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大規模投入,將拉動公司業務持續增長。”電科數字董事、總經理張為民稱。
移遠通信主營業務是從事物聯網領域無線通信模組及其解決方案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服務,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38.61億元,同比下滑2.59%,歸母凈利潤9070.61萬元,同比下滑85.43%;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54億元,同比增長26.06%;歸母凈利潤5476.60萬元。
就投資者回報而言,移遠通信董事長、總經理錢鵬鶴稱,2019~2023年度,公司當年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均達到當年度合并報表歸母凈利潤的30%以上。后續將結合實際經營狀況和業務發展目標,充分利用分紅后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和自有資金,保證未來經營的穩健發展,實現業績增長與股東回報的動態平衡,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股東價值回報機制。
據介紹,移遠通信緊跟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不斷推出適用于不同場景和需求的模組產品。據錢鵬鶴稱,公司在通信模組方面布局了全系列產品矩陣,包括蜂窩模組、車載前裝模組、智能模組、衛星通信模組等;還規劃布局了天線、ODM、軟件平臺服務、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等服務與解決方案。未來移遠通信將不斷創新,為各行業帶來更優質、更智能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
恒為科技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網絡可視化業務和智能系統平臺業務,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71億元,同比增長0.12%;凈利潤0.79億元,同比增長3.36%。恒為科技董事長、總經理沈振宇表示,國家提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確實是正當其時、高屋建瓴。恒為科技結合自身業務的破題方式,是圍繞“算力+數據”兩個新質要素來制定下一步發展戰略。
據他介紹,過去三年,恒為科技平均研發投入規模達到收入的19%,這是公司保持高強度技術創新的決心。在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公司將繼續維持技術創新投入。同時,在人才培養和內部管理方面下功夫,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培育和引進一批新質生產力所需要的,具備相應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沈振宇還表示,數字經濟的供應側,除了特殊高端的,其他不缺,需求側的潛在需求也非常巨大,難的是匹配和粘合,所以國家提出的,無論供應側基礎設施適度超前也好,AI+行業場景的戰略也罷,都是針對這個難題給出了指導性的發展思路,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