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9 22:19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9977
在“穩、進、立”的主基調下,各地正努力為新一年經濟工作開好頭起好步。今年開年以來,有著“數字經濟第一城”美譽的杭州,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頻頻布局或釋放政策信號,呈現不少新氣象。
AI成兵家必爭之地
1月以來,杭州各地紛紛召開“新年第一會”,其區縣兩會也陸續舉行。從各地官方透露的信息看,人工智能、算力經濟等成為紛紛被提及的“高頻詞”。
如浙江“經濟第一區”“數字經濟第一區”——杭州市余杭區,在不久前的余杭區委全會上明確提出,今年要深入實施“未來產業工程”,聚焦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未來網絡等建鏈延鏈,加快浙江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運營中心落戶,打造未來產業引領地。
無獨有偶,杭州主城區之一的拱墅在其區委全會上提出加快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算力經濟、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細分領域。杭州臨平區明確將聚焦未來醫療、新一代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主攻方向,錨定算力、細胞基因治療、仿生機器人、寬禁帶半導體等細分賽道,全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在市級層面,杭州也表現出對發展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重視。近日,浙江省委副書記、杭州市委書記劉捷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在該市調研,強調努力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值得注意的是,逐鹿“人工智能”賽道,杭州也有著較為堅實的基礎。浙江省委網信辦、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去年11月聯合發布的《2023年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杭州納入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統計體系的企業達548家,實現營收2487億元。
持續深化數實融合
作為“萬億俱樂部”成員,近年杭州一直致力于改變經濟結構偏軟問題,努力提升制造業硬實力。而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以數實融合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當地已是共識。
2023年以來,杭州迭代升級“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推動規上企業、重點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和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水平不斷提升。以“未來工廠”為例,該市目前已打造省級“未來工廠”16家。
專精特新企業是杭州深化數實融合的生力軍。其目前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1家、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13家。
近期杭州出臺《關于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給予一次性獎勵政策、建立企業創新發展能力評價機制等支持舉措,以期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該市富陽區,其提出要加快形成具有辨識度、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今年當地明確重點聚力發展多個新興產業——“光電激光”依托杭光所和西湖大學光電研究院,打造全球領先光電技術原創首發產業化平臺;“生物醫藥”打造沿杭淳開現代中醫藥國際合作示范區“產業走廊”;“智能汽車核心零部件”打造沿G320杭州智能網聯車產業重要基地。這些也是其數實融合思路的體現。
作為杭州制造業重鎮的臨平,今年將大力開展“智賦千企”行動,深入實施智能制造“8332”計劃,引導頭部企業打造“未來工廠”,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個全覆蓋”。
發力創新環境建設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杭州各級各地開年以來亦紛紛在環境支撐上下足功夫。
本月初的杭州市政府經濟工作專題調度會上,該市市長姚高員在介紹今年要重點抓好的九方面工作時稱,要做好重要政策早出臺,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完善專項政策體系,抓好快速兌現,做到出實招、求實效;重大改革早謀劃,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特別是要推動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人才總量超40萬,已占到全區人口近三分之一的余杭,將人才作為了塑造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余杭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余杭將以更大力度引育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重點產業緊缺人才等各類人才,探索優化外籍高層次人才停居留、辦企業等政策,持續打響余杭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永不落幕的人才樞紐”品牌,做大做優創新人才蓄水池。
該市西湖區則圍繞推進成果轉化提出,完善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機制,做強區科創中心、概念驗證中心、創新聯合體,組建“科技工兵”,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
做好開年計劃的同時,杭州已將部署付諸行動。該市上城區近日舉行2024年重大項目推進現場會,總投資約505億元的5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錢塘區出臺大力支持穩工穩產等八大舉措,切實提升經濟活力,推動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以新質生產力為“突破口”,杭州的2024值得期待。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