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7 06: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8081
依托科技創新,以津藥達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老字號藥企加速入局國潮消費新賽道,推出了國潮茶飲、中藥咖啡等一系列廣受消費者追捧的新產品。
業界認為,在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浪潮下,被譽為中華文明瑰寶的中醫藥行業正經歷一場“數智化蝶變”,未來市場將呈現“產品+服務”的雙輪驅動格局。
科技創新:賦能中醫藥煥發新生
“科技不是取代傳統,而是讓中醫藥煥發新生。”近日,達仁堂總經理助理潘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輔助辨藥、智能煎煮等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中藥的加工和生產方式。
在潘勤看來,科技創新為解決行業傳統難題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過AI技術,可以將老藥工“少許”“文火”等在特定場景下的模糊經驗,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轉化為精準數據,“中藥炮制中的溫度控制,傳統方法往往依賴手感和經驗,如今則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并記錄下最優參數,既保留了工藝精髓,又避免了人為誤差。”
潘勤告訴記者,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智能教學系統,學員可以沉浸式學習中藥炮制工藝,從而實現精準培訓;通過區塊鏈技術,遠在山區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可以從種植、采收、加工到流通的每個環節都形成可信數據鏈,讓中藥材實現全程可追溯。
近年來,如何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找到規模化生產的路徑,成為中醫藥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答題。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全產業鏈。
“作為現代中藥引領者,達仁堂此前就建立了中藥滴丸的智能制造生產線。”潘勤說,“數智化手段為傳統工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讓‘道地藥材’在規模化生產中依然保持地道。”
專家指出,中醫藥現代化應傳承與創新并重,科技賦能中醫藥的背后依然是“以人為本”。即便企業引入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其背后仍需經驗豐富的中藥工藝與技術人員來完成大量的復核、轉化和驗證等工作。
加快轉型:擁抱藥品零售新業態
站在中藥柜前抓藥的老師傅或許難以想象,曾經“聞著藥味找藥店”的場景,已演變為手機下單直送到家的新業態。
當前,傳統藥房正從藥品銷售逐步向“全面健康服務中心”的角色轉變。與此同時,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全面切入賣藥業務,且產品線已覆蓋從非處方藥到處方藥、中藥飲片的全品類。
米內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網上藥店終端中成藥的銷售規模漲至241.58億元,增長率為19.82%。
業內人士稱,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國內中醫藥企業需加快轉型步伐,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中藥生產的數字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同時,通過品牌價值重塑、數字化產品創新與全域服務鏈路升級,讓企業在新零售業態下煥發新活力。
達仁堂首席信息官葉輝表示,達仁堂正在加速普及O2O模式,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可實現30分鐘送藥服務,尤其是速效救心丸等急救類藥品。
“目前,醫藥零售行業的轉型呈現出了新變化。”葉輝表示,通過深挖中醫藥文化價值內核,達仁堂創新運用新媒體營銷、跨界聯名等傳播方式,讓中醫藥文化以更鮮活的面貌觸達消費者。
專家表示,未來藥品零售業態會以消費者為中心形成全渠道融合,中醫藥企業需積極探索“藥品+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模式,開展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務,加強與保險、體檢機構的合作,持續提升產品附加值。
跨界融合:搶占國潮消費新賽道
近年來,“國潮風”勁吹,成為我國消費增長的新引擎之一。
4月9日,由達仁堂聯合開心麻花共同打造的國內首部醫藥主題舞臺劇《夏洛特揪心》,就是一次對中醫藥文化的創新表達,它將“速效救心丸”六大急救場景搬上喜劇舞臺,用幽默演繹了硬核醫療知識。
不僅如此,隨著養生經濟成為新熱點,新中式養生品牌也開始崛起。面對龐大的大健康消費市場藍海,國內中醫藥企業紛紛布局。
達仁堂總經理助理林躍群介紹說,目前達仁堂研發了藥食同源的草本茶飲、中藥咖啡、解壓零食等產品,以“炫酷的包裝、科學的配比、美好的口感、健康的生活狀態”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此外,達仁堂還推出了“七個葫蘆套裝”等文創產品。
據記者了解,作為百年老字號,達仁堂本身具備良好的品牌與產品基礎,近年來,更是立足傳統中醫藥寶庫,深入挖掘經典名方,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析其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創新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藥食同源新產品;同時,利用藥品的標準體系,持續提升健康養生產品的品質。
“達仁堂將百年技藝與現代消費趨勢結合,通過產品場景化、品牌IP化、服務生態化‘三大抓手’,打造‘國藥+國潮’雙引擎,搶占健康消費新賽道。”林躍群稱。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